3月9日:曾幾何時,對一些官員來說,GDP是圖騰,是政績,是發展的全部,更是他們升遷的硬杠杠。但跟著和平社會理念的提出,中國跨入后GDP時代的步伐正在日漸明晰。
我國過去側重于通過追求經濟高增長來緩解社會轉型帶來的各種矛盾。
不過,經驗表明,經濟高增長不一定能帶來大批就業時機,增長的成績假如不能較公平地分配,同樣也會激化社會矛盾。過去20年,全國樂透對獎器法院款待處理大眾來信來訪上升了近500倍,三農疑問、拆遷疑問、炒魷魚疑問、治安疑問、公民權利保障疑問矛盾突出。社會學者李強以為,假如革新和發展的前20年面對的重要是經濟疑問,那麼革新和發展的后20年面對的將重要是社會疑問。而今要全心構建社會主義和平社會,矛頭直指這些社會疑問。
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教導用5頁的篇幅著重描畫和平社會的疑問,從科學發展觀到和平社會,新的執政理念逐步在淡化GDP的意義,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其對社會發展的珍視和加強。
上年初,江蘇蘇州6個古鎮率先對GDP說不,取消GDP考核。緊接著,浙江湖州在干部政績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標,而在浙江的別的場所,也都紛飛在革新中有意識地淡化了單純經濟增長指標。之后,四川也傳出履行綠色GDP制度的,將體現生態、天然、環保等綠色GDP的要素統計進去,539參與規則并納入場所政府官員政績考核台灣彩券 100組體系。
本年兩會召開前夜,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在10省市啟動了以環境核算和污染經濟損失查訪為內容的台彩線上綠色GDP試點工作。此次試點工作從本年1月起分4階段施行,將歷時1年。
與前比擬,這個時代對GDP有了一個與以往差異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