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坡上耐旱的茅草都已枯黃,龜裂的水田里,幾頭饑瘦的水牛正彷徨地四處尋找青草,并不時無奈地啃咬著田里干枯的稻茬。日前,在澄邁縣旱情最台灣彩卷重的地域———永發鎮北部的儒陳村和儒定村采訪時,強烈感遭受了旱魔的肆虐。
澄邁是全省旱情較重的市縣之一,自上年9月份以來沒有下過一場大雨,發作飲水難題的鄉村有253個、8萬多人,全縣農作物受旱面積達16萬多畝。現在,全縣插秧面積僅12萬畝。據永發鎮政府的有關統計數據,儒陳村和儒定村共有水田360多畝。由于干旱缺水,現在仍沒有一畝水田能插上秧。前去采訪時看到,村里的水井早已干涸,兩村800多村民每日都要到2公里外一瓜菜大戶的田頭井里運水飲用。村里的池塘也大都見了底,僅有一口還剩點污水的魚塘,成了兩村村民們洗衣服唯一能去的場所。
怎麼還沒見水呢?在村頭的一個鉆井工地旁,村民們正著急地圍著觀看鉆機從地底帶上來的一砣砣石塊。村民們通知,為了辦理飲水困難,縣水務局出資10萬元請來了省地礦局的技術打井隊,但鉆了150多米還不見出水。鄰近的一條南渡江支流早已斷流,干涸的河床上胡亂生長著一叢叢的雜草。離鄉村最近的威力彩賣到幾點灌溉水源,是8公里外的南渡江水。為了讓村民們培植的瓜菜能澆上水,農夫們在鎮政府的組織下集資買了抽水機,把一段一段的水管從南渡江邊一直接到了地里。同時,鎮政府還資助了一部門柴油。途經三級抽水,終于將寶貴的江水抽了過來。